山東(博山)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舉行 |
|
|
10月18日,山東(博山)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源泉鎮舉行。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姚重璞,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通訊院士王龍,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褚瑞云,副市長王可杰,山東省農擔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肖培強,省農業農村廳產業處處長孫明河,省委農辦秘書處二級調研員畢海昕,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魏坤隆等出席活動,區委書記劉忠遠致辭并宣布博山區農業智慧大腦啟動,區領導盧劍、李林參加活動。 褚瑞云在講話中指出,獼猴桃是我省重要的特色果品,近年來我省獼猴桃產量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19年全省獼猴桃產量達到3.4萬噸,面積、效益居各類果品前列。博山區作為全省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基地,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省的80%以上,“博山獼猴桃就是有點甜”唱響省內外,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產業,希望博山區在全省果業發展特別是獼猴桃產業發展的關鍵階段,把獼猴桃產業作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按照區位化布局,規;刂,機械化管理,集團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思路,實現本地區特色獼猴桃產業的跨越式發展,為全省產業的發展做出表率。發展現代獼猴桃產業,實現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制定完善的規劃并抓好實施,高度重視并加大相關工作的執行力度,提供配套措施來保障產業發展,突出本地特色,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省農業農村廳將提供相關的行業指導與技術指導服務,助力博山獼猴桃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劉忠遠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博山區依托良好的生態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獼猴桃、中草藥、桔梗、干果四大農業特色產業,特別是獼猴桃產業,全區把這一特色產業作為發展農業新經濟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堅持把發展新產業、創造新業態、探索新模式、打造新平臺作為基本路徑,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建立健全新動能培育機制和舊動能轉換機制“兩大機制”,打造獼猴桃產業發展新場景,著力推動獼猴桃產業由傳統種植向數字農業、現代化農業轉變。博山獼猴桃種植面積近3萬畝,年產2萬余噸,達到全省的50%,產量占全省產量的80%以上,成功引進阿里盒馬鮮生,率先完成獼猴桃大數據平臺建設,建立全國第一家丘陵山地精準農業航空及智能化農業技術與裝備示范基地,初步探索出了一條農業農村新經濟的發展之路。希望各位專家圍繞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發展農業新經濟積極獻言獻策,幫助博山把獼猴桃產業打造成為更富生機和活力的典型農業新經濟,全區將以此次論壇的召開為契機,堅持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賦能,推動博山獼猴桃產業加快結構優化、產業升級,推動博山農業新經濟實現更大突破。 |